查看原文
其他

有毒关系 | Dr. Ramani:自恋及其异议

邱雨薇Molly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2024-10-01


本周有毒关系和大家分享美国心理学家Dr. Ramani Durvasula的TedTalk《自恋极其异议》。Dr. Ramani关注人格障碍的研究、治疗和与之相关的社会议题。


我本人的辅导理念深受她整合疗法影响,采用跨学科整合疗法帮助来访者治愈自恋型虐待创伤。


Dr. Ramani在这次演讲里特别指出“自恋”不仅仅是一个为大众所知的心理学概念,还是一系列在人际关系中常见的一系列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虽然助长毒性的人际关系,但却被社会文化所推崇。


所以,自恋不单只是一种心理疾病或是行为模式,还是一个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现象。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愈演愈烈的现象,并加入到社群中来,采取措施去应对。




以下为演讲中文内容整理:


今天我要谈谈我们这个时代最被滥用、被误解、最有争议性的词。这个词左右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这个词就是自恋。


“自恋”这个词被广泛用来理解为不良行为。


我们不再畏惧国家领导人、国家元首、机构负责人、学术名流、运动员、名人的狂妄自大、慕强慕权和粗鲁言行。可现实是,多数人会对ta们所获得的成功报以由衷的钦佩。这反而纵容了虐待性的行为的发生,且不受任何谴责。


现在,当人们开始用“自恋”作为临床术语时,事情就变得混乱了。它成了一种将不良行为病理化的方法。


实际上自恋并不是一个诊断性术语。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诊断,但它是相当罕见的,因为自恋型人格的人根本不会去接受诊断。所以,自恋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模式。它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这个词形容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模式,就像我们可以形容一个人和善、固执或内向一样。


这些模式中有些在社会上是有价值的,而另一些则不然。事实上,大多数人不会把自恋当做一种恭维。然而,不管我们对它有多反感,这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术语。


矛盾的是,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我们时常在鼓励它。


艾伦·弗朗西斯博士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的创造者之一。他认为,当我们将其称之为“症状”时,我们实际上在为这些混蛋们的不良行为找借口。如果一个人是个混蛋,那么ta的所作所为就是有害的。不喜欢这个行为模式不会使它成为一种心理疾病。除非是这个所谓的混蛋因为自己的自恋人格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否则是不能被诊断为病症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构成自恋的各种“东西”凑在一起,我们会感到及其不适。我认为自恋是由特定元素组成的,包括:缺乏同理心、虚荣、慕权、肤浅、求崇拜求关注、过度敏感、愤怒,以及操纵和剥削ta人的倾向。


这会让人觉得困惑,因为ta们时而反应迟钝,情感上木讷、冷漠和疏远;时而反应过激,当ta们脆弱的自我受到威胁时,就会发脾气。


因此,我相信自恋和病态型安全感缺失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一个意思。


了解自恋者的关键是ta们总是感到不稳定和空虚。Ta们的虚荣实际上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应对自我所受到的威胁,并急切地渴望世界继续认可ta们。Ta们状态好的时候,看起来很快乐,感觉很棒,自信爆棚。但当Ta们状态不好的时候,其虚伪的人设迅速崩塌,展现出超乎常理的愤怒、羞耻感和报复心。


通过不同途径的接触,我渐渐对自恋这个议题产生兴趣。最揪心的是越来越多自恋者的伴侣走进我的办公室,谈论ta们的关系,说伴侣对自己完全无视、漠不关心、冷若冰霜。Ta们缺乏同理心,怀疑现实,喜欢撒谎,时而不忠,前后矛盾。不管ta们和另一半在关系上做出怎样的努力,结果依然没有好转。


同时,我开始和更多的自恋来访者合作。


你知道吗,我不认为我是个糟糕的治疗师,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没有让关系变得更好,ta们依然很难相处。所以很明显,和自恋者的关系是靠希望和恐惧同时维系着的。


希望有一天,凭自己的不懈努力,自恋伴侣的情况会变好;恐惧如果离开这段关系,自己将永远孤独,失去伴侣,甚至自己的母亲。Ta们中的一些人也害怕这段关系可能是人生中最好的选择了。


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盖洛普的年度全球情绪报告称,2017年是近10年来最惨的一年。报告指出,17年人们比10年前更频繁地经历悲伤、愤怒、担忧、压力和身体疼痛。


虽然盖洛普猜测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让我们先吐槽一下:不幸感的增加是不是能够反映出,这个世界对不安全感,不文明行为和自恋的宽容度的增加呢?


我们这个世界所充斥的不安全感以及这种不安全感的呈现方式,如消费主义,为自恋创造了最佳的滋生和扩散的肥沃土壤。当人的价值完全由成功等外部激励驱动时,同理心等品质就不会有与之抗争的机会。因为我们不再重视这些内在品质,它们也不再有价值。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被牵扯到这些关系中呢?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自恋者吸引,并不是因为我们偏爱情感冷漠、打压自己或肤浅的人。我们被吸引是因为自恋是诱人的。我称之为自恋的三C:吸引力(charm)、魅力(charisma)和自信(confidence)。


这并不是说所有有吸引力和魅力的人都自恋。


但是,我们确实知道,这些特质是如此诱人,以至于我们会被吸引。这些特质会使我们看不到同时出现的更有毒的特质,如:控制欲,报复心或缺乏同理心。


那么,一旦一个人在一段感情中,感觉很不舒服,很痛苦,为什么ta们还会和自恋者呆在一起呢?


我们所有人都容易受到这些自恋魅力的影响。事实上,如果我们成长在一个合理化自恋模式的家庭,比如有一个冷漠、专制、疏远、打压或虐待倾向的家长,我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自恋者的虐待。


当对方的态度从魅力四射转变为打压虐待时,我们自身的不安全感使我们变得脆弱,也不太可能从病态关系中走出来。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愿意再给ta人一次机会。事实上,给自恋者改过自新的机会在各个层面上都只是自恋行为的催化剂。当我们处于自恋的关系中时,我们会找借口:“他就是这样”,“他不是真的那么想的”,“她是好意的”,“啊,那只是她的文化”。


问题在于:自恋,这种感染性病毒在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个人、家庭、公司或文化—都会慢慢扩散并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对再给别人一次机会抱着极大的热情。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的故事都沉浸在希望、救赎和宽恕的叙述里。虽然这些都是非常健康的,但如果放在不对的人手里,希望和宽恕可能不会意味着成长、改变或重新思考的机会,而是允许事情保持原样。因为对于自恋者,宽恕被解释为“嘿,让我们保持现状吧。”


我们是否创造了一个这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恋作为一种模式,作为一种人格,正在成为新的世界秩序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这一点上有一定的争议——尽管这些和物质成功相关的品质可能会被我们的文化、学校、经济和社会所鼓励,这些品质实际上对我们的健康有害,永远不会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有好处。这不仅仅意味着配偶和伴侣。也意味着父母、孩子、兄弟姐妹、大家庭、朋友和同事间的关系。


自恋模式削弱了健康关系的核心。健康关系的核心包括:互助、尊重、慈悲、耐心、真诚、诚实、信任。这些东西在一个自恋的系统或个人身上是根本找不到的。正是在最亲密关系中,不管是配偶还是伴侣,我们看到了自恋者最深刻的影响。


与自恋者的关系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你慢慢地习惯于ta们同情心的缺乏,耍性子,愤怒,羞辱和控制,谎言,以及精神操控。Ta们侮辱性的话语慢慢变成了你的自言自语。在你意识到之前,你的人生信条变成了“我不够好”。


任何有过自恋父母的人都会承认,原生家庭塑造了ta们的人生轨迹。这在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较量中增添了一层长期不安全感。自恋的父母会让你活在阴影下,让你无法相信自己的直觉,无法安全地进入亲密关系,无法信任自己的能力。因此,你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试图获得冷漠、疏离和断联的父母的关注。


在我们的文化、政府、公司乃至全世界,领导层的自恋倾向泛滥,使职场文化变得难以应对。自恋的老板是没有安全感的暴君。这些工作环境所被恐惧、诡计、虐待、报复、欺骗和游走的道德规范所统治。


在米兔运动中,自恋者的声音充斥在有权有势、不可触碰的暴君掠夺劳动力的故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ta们几乎不用为自己的行为付任何的代价。


最难接受的事实是自恋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为了改变的发生,自恋者必须至少认识到ta们有害的行为模式,想去改变它,并投入到日常改变中去。在少数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发生,但在充满压力和挫折的情况下,通常的愤怒问题会弹出,人格的橡皮筋又会恢复正常的形状和大小。


微小改变可能发生,但这并不足以使亲密关系继续持续下去。如果有人不愿承认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对ta人造成了伤害,那么ta们做出改变的可能性很小,但ta们却有可能会继续责备其ta人,也就是让全世界或者你为ta们的坏行为背锅。


所以这就意味着,剩下的唯一的策略就是设定你的期望值和边界,而不是试图改变这个人,或者不要在改变的可能性上心存幻想,要认识到这就是现状,要么接受它,要么慢慢地远离它。


这因人而异,并不总能轻易实现。


如果你的父母或孩子是自恋者,你可能不愿意斩断和ta的关系。经济、文化、孩子或爱等因素都会让人觉得离开婚姻或浪漫关系似乎是不可能的。


这么想没毛病。但是,管理对这种模式的期望值可以保护你免受这种持续性虐待不断恶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能够构建一个更实际的现实。可悲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把90%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最有障碍、最不健康、最打压的关系中,把剩下的一点点留给对我们好的人。


是时候逆转这种偏差了,开始为我们的健康互惠的关系用尽力气,对那些无助于我们成长的关系给予最低限度的投入吧。也许这是一种更健康的方法,可以在不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的深渊的情况下,与这些背信弃义的自恋者进行谈判。


现在,这可以扩展到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可以是一些小的修正,比如不再听从两极分化非黑即白的话语,学习用新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我和ta人的价值:真实、慈悲、善良和同理心。我们可以学会照顾我们心灵的后花园,而不是陷入谁也不受益的敌对的互动。


因此,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关于自恋的或是敌对的人格和文化,我们可以找到圆满的结局么?


我真的认为有可能。


我们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现实生活当中的圆满结局很难像我们小时候想象的那样美好。这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旧时的遗憾而停滞不前。即使长大成人,来自自恋家庭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视父母为盟友或支持者的机会。与自恋伴侣结婚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深陷于情感虐待的恶梦中,或者即使结了婚,也总觉得形单影只。


鲜有人把失望写进自己的生命故事里。我发现,在各种自恋和敌对关系中的幸存者实际上可以而且确实会有圆满的结局。只是结局看起来不像想中的那样。


我们所有人都比自恋这个瘟神更强大。

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改变“你不行”这种说法。

我们可以重新养育自己。

我们可以直视那些嘶吼着“你不知道我是谁吗?”的慕强恶魔,然后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在乎ta们是谁。


有疤痕的地方,就有美丽的东西涌现。

哈利勒·吉伯兰写道:“苦难中诞生了最坚强的灵魂,最伟大的人物身上都烙满了伤疤。”


是的,这个世界的确变得越来越自恋和不安全。

别让这场蔓延全球性的病态模式传染你。

防疫自己,找到你的社群。

找到和ta人的共同点,而不是生活在两极分化中。

即使在别人不友善的时候,也要以仁慈和同理心待人。

谨慎选择你的朋友和伴侣。


如今,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任何人只要还能保持尚未泯灭的同理心、良心、正直和幽默感,简直就是无畏的。


对抗自恋的蔓延是一个人权问题。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制止对自恋行为和自恋者的纵容,夺回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世界。


谢谢。







如果你想寻求一对一专业的帮助或加入自我疗愈互助小组,可以加助手微信咨询(mollyqiu910): 



相关阅读

有毒招数 | 煤气灯效应:爱我就是选择让我操控你的心智,完全摧毁你自己II

有毒招数 | 煤气灯效应:爱我就是选择让我操控你的心智,完全摧毁你自己I

有毒关系 | 执迷不悟的真相:不是不愿意走出迷堆,而是辨不清真伪

有毒关系 | 蜜月期:爱情是一剂甜蜜而哀伤的毒药


有毒关系 | 吸引期:本想与你厮守终生,到头来只是大病一场

有毒关系 | 自恋型虐待:榨干你的情感来填补我心中的黑洞


有毒关系 | 依赖关系:我对你的爱好像上了瘾……


有毒关系 | 你为什么总是爱上不爱你的人?


有毒人格 | Ta不是不在乎你的感受,而是根本不在乎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勇不息CouragetoBecom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